時至2022年,全球制造業領域因疫情影響仍未散去,特別是原材料供應短缺所帶來的問題,影響著制造業的方方面面,輪胎、潤滑油自前年到現在一直處于漲價調整中,汽車芯片的短期更是限制了主機廠的新車產銷量。上游產業的變化對于中下游企業和市場的影響較為深遠,穩住企業效益,“生存”下去是目前很多中小企業的現狀。隨著國內生產秩序的穩定,國外疫情的不確定性,針對國內制造產業的市場機遇正在悄然到來。
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與國外動則百年品牌相比,歷程僅有短短幾十年,不僅整車制造處于劣勢地位,在零部件領域同樣被國外品牌所限制。這種成熟工藝擁有相當完善的專利保護,沒有意外情況的出現,這類差距很難拉近縮小。中國經濟層面早已躍居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且有望在十年內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次疫情影響了全球的汽車產業鏈,中國是最早恢復完整供應鏈產能的國家。這次疫情讓市場出現意外,導致很多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得不裁員減產,并且加碼中國市場,首先國內疫情已經完全控制,再者中國是世界經濟的未來方向。國內本土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擁有先天的地域及政策優勢,完全可以抓住時機,擴大渠道、擴大企業、擴大品牌。
以整車制造企業為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屬于彎道超車的典范。對標傳統汽車主機廠,國內的造車企業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品牌知名度都遜色于國外,畢竟用幾十年的時間去趕超一個技術研發到極致的百年產業相當困難。而新能源汽車屬于新時代產品,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種傳統汽車三大件,我們現在只需在底盤上和國外廠商拉近差距,其它重要部件都是處在同一或是相近的起跑線,無論是研發還是設計,我們要努力成為標準的制定方。
再談汽車零部件產業,現在國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除了大家熟知的幾家大型企業,更多的是中小型易損件制造企業,并且市場呈現更多的是小而散,大部分企業的生產的產品是缺乏技術含量的低價產品。當然,民營企業受制于資金、技術、人才,產品賣的動是核心目標,打價格戰都是被動為之,企業盈利為主的前提下肯定是撿著容易的、賺錢的產品來做。易損件的市場需求量非常大、產品的技術很成熟,但是涌入的制造企業同樣也多。各位思一下,即便是這類細分市場,我們的產品品牌在國際上是否有競爭力?品牌是一方面,產品的質量是重點,其次是價格。以低換市場,缺少核心競爭力是國內多數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現狀?,F階段國外市場由于其它國家的產能下降,產品出海銷量增加,在此時我們就需要去思考到底用什么才能搶占并穩住國外市場。
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一定是需要跟隨市場趨勢變化的,新能源給汽車目前在市場還算不上主流群體,但是新能源給企業的增速規模持續增加著,同樣加上政策扶持,很多主機廠已經公補燃油車停產計劃,某些國家也把燃油車禁售拉入時間表。未來汽車零部件的研發一定是新能源給汽車主導方向,提前布局市場才能樹立大眾認可的品牌形象。
目前在互聯網模式驅動下,汽車零部件企業想要效益好,除了自身就是渠道。但是如今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傳統渠道,而是品牌口碑驅動銷售。新媒體把企業和車主距離逐漸拉近,短視頻平臺讓車主更為了解汽車后市場。平臺網絡保養的普及讓車主可以自行選擇配件,可以選擇平臺推薦的品牌也可以選擇其他品牌,那么零部件企業過硬的產品質量才能產生口碑和傳播。因為質量好,車主才會選用,選用的車主多了,產品才會產生品牌效應。國家現在已經邁步進十四五,未來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需要提高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掌握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在政策導向下,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將帶動發展下游零部件制造企業,增大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